从舌尖到心间:芷江文旅的“留量”升级战
2025-05-09 19:01:2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芷江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唐先彬 | 作者:林深不见鹿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3299

五一期间,千万网红博主刘雨鑫jason探访芷江,一条“湖南芷江,当地人的特色早餐,尝尝怎么样”的探店视频迅速走红,让芷江这座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小城成为众多游客的美好目的地。与此同时,芷江文旅市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:特色餐饮一座难求,主题酒店预订爆满,红色景点游人如织。当“网红效应”遇上“特色文旅”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节假日的消费热潮,更是芷江文旅产业从“流量导入”到“留量沉淀”的转型升级之路。

味觉突围:力不容小觑

自淄博烧烤成功撬动城市文旅经济后,“以食为媒”的发展模式正在全国遍地开花,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发挥“食力”带动当地文旅发展。

在刘雨鑫的视频中,一碗热气腾腾的芷江鸭肉粉成为最动人的画面——金黄酥脆的鸭肉与雪白米粉相映成趣,佐以酸甜爽口的芷江非遗酸萝卜,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味蕾的悸动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店主“自动去零”的诚心待客之道,与省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签的美食相得益彰,让“舌尖上的芷江”既有文化底蕴,又充满人间烟火气。这种“味觉享受+视觉盛宴+文化体验”的多维刺激,在网络上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势能。

五一期间,这种传播效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热潮。据文旅部门统计,当地特色餐厅日均接待量达到平日的3倍以上,位于河西老街的“嘎小黄”等知名店铺更是创下翻台8次的纪录,甚至连平日里不起眼的酸萝卜店都卖到断货。

服务破局:实力见真章

面对五一假期激增的客流,芷江提前部署、多措并举,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旅游服务“组合拳”。在交通保障方面,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示范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200余个,新增临时停车位3000余个,有效破解游客“一位难求”的窘境,外地司机朋友接连“为芷江服务点赞”。公安系统启动“全警护航”模式,巡逻的警车开进景区,闪烁的警灯与侗乡美景相映成趣;交警部门在主要路口提前蹲守,确保景区周边“条条大路通景区”。在安全防护方面,消防、应急部门24小时值守,飞虎救援队在各险要景点全天候“刷步数”,游玩安全感直接拉满。

同时,各大景点根据游客需求,及时调整服务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优化参观路线,延长开放时间,工作人员全员值班,为游客提供引导和咨询服务。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共接待游客148733人次,同比增长51.93%,创下了接待游客的新纪录。

近年来,全国文旅市场呈现百花齐放之势:山东淄博烧烤的烟火气尚未散尽,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度仍在延续,洛阳“数字汉服秀”的科技感、景德镇“陶艺元宇宙”的沉浸体验、昆明“鲜花快闪”的浪漫氛围又相继出圈。在这场持续升温的城市营销大战中,从文旅局长的变装出镜到基层干部的花式代言,各地可谓使尽浑身解数。

然而,正如卡尔维诺在《看不见的城市》中所警示的那样:“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停地复制粘贴中,只是飞机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的名字更换了而已。”在文旅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下,简单的营销噱头已难以打动日渐成熟的游客。当“内卷”带来审美疲劳,唯有回归服务本质才能真正赢得市场。

芷江的实践给出了一个启示:比起华丽的营销话术,更重要的是“想游客所想”的服务意识。从免费停车位的周到安排到警力保障的细致部署,这些看似平常的举措,却在无形之中感动了广大游客,给芷江文旅加分,也恰恰构成了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口碑的关键密码。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,真诚的服务或许才是最动人的城市名片。

文化深耕:味历久弥新

1945年8月21日,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,交出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,签署了投降备忘录。作为日本投降重大历史事件见证地,芷江以胜利之城享誉中外。

当“不夜城”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,当“我姓哈”的喊麦式营销充斥网络,文旅同质化的隐忧已然显现。在这场追逐流量的竞赛中,芷江却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——用科技激活历史,让文化赋能旅游。

在芷江和平大桥东侧,一幅融合侗族建筑与和平主题的巨型墙绘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。这幅融合侗族建筑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,通过虚实台阶将视线引向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,象征从现实回溯历史的精神之旅。画中挥旗青年与抛红绸的侗家女孩形成时空对话,生动诠释“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”的深刻主题。这种艺术表达,既是对侗族文化的诗意呈现,更是对和平理念的深情诠释。

同样令人称道的还有芷江和平湖的夜游。当游船划破波光粼粼的湖面,全息投影技术将抗战历史场景投射在两岸建筑上,声、光、电的完美配合,让游客在桨声灯影中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。

在科技的加持中,在声画多维的展示下,芷江紧扣抗战胜利的和平之城、独具侗族特色的魅力小城、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等定位,开始了一场植根于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新,这一化学反应产生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效应,而是持续释放能量的文化新生态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旅产业的升级,更是一座城市对文明传承的创造性解答。而文化内涵,恰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永恒价值。

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真谛,在于将“流量”转化为“留量”。从舌尖美味到科技体验,从暖心服务到文化浸润,芷江用真诚诠释了“以文塑旅”的深刻内涵。金秋九月,当“三大盛会”(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、第六届中国芷江・国际和平文化节、第四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)启幕时,世界将见证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芷江——既有文化根脉的坚守,又有创新表达的活力。这才是文旅融合应有的模样:用文化共鸣赢得持久发展。

芷江这座湘西小城值得你来一趟!

责编:唐先彬

一审:石曦浩

二审:唐先彬

三审:明毅

来源:芷江融媒体中心

市级
县级
专题专栏
特别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